最新发布:2019-03-20 14:44:02
《五牛图》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,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,姿态各异。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,不设任何背景,因此每头牛都可以独立成章。《五牛图》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,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,因而受到广泛重视,堪称「镇国之宝」。
我国隋唐时期,社会经济、文化高度繁荣,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。唐朝初期,以牛、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,到中晚唐达到高潮,不少画家专以画牛、马而著称于世。《五牛图》的作者韩滉便是唐朝中期画家,擅绘人物及农村风俗景物,摹写牛、羊、驴等动物尤佳。
相传,《五牛图》这幅图画是韩滉在出游时目睹田间耕牛图景所画。他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,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,逍遥自得。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,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,有的回头舐舌,有的俯首寻草,韩滉遂命随从取出纸笔速写而成。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,取名为《五牛图》。
有专家考证,韩滉的《五牛图》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,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,以任重、勤劳、温顺的牛的品性,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。而韩滉曾为一朝宰辅,据史书中记载,他就任宰相期间,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,他以牛为画题,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。
《五牛图》为一幅黄麻纸本横卷,从右至左,第一匹为棕色老牛,咬着东西在杂木旁蹭痒痒,意态悠闲;二为黑白杂花牛,身躯壮大,翘首摇尾,步履稳健;三为深赭色老牛,筋骨嶙峋,纵峙而鸣,白嘴皓眉,老态龙钟;四为黄牛,躯体高大,峻角耸立,回首而顾;第五匹则络首而立,体态丰厚,凝神若有所思,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。
《五牛图》整幅画上没有背景衬托,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,对构图的安排是十分考究的。韩滉将中间一青牛画成正面形象,形成画面的中心,打破了汉朝只画牛侧面和平面的装饰性格局;两面则呈对称形状各安排两牛,使五头牛既是单一的个体,相互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再牛的动态特征,则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,避免了构图的呆板。
《五牛图》画卷上没有作者名款,在拖尾的后纸上有赵孟頫、孔克标、项元汴、弘历、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,以及「鉴赏大家」乾隆在画中的题诗:「一牛络首四牛闲,弘景高情想象间;舐龁讵唯夸曲肖,要因问喘识民艰。」
清光绪二十六年,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,《五牛图》被劫出国外,后几经辗转,被香港企业家吴蘅孙买下。吴氏企业衰败之际,决定出售《五牛图》,一位无力购买的爱国人士得知后致信周恩来,总理便立即命文化部鉴定真伪,不惜一切代价购回。《五牛图》收回后,有大小洞蚀数百处,经过数月才得以修复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