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发布:2019-05-22 11:57:33
说起电影院里的零食,大多数人想到的必然会是爆米花,而且在电影院的售票处旁,总有一个柜台卖着爆米花、饮料,和其他被忽略的零食。爆米花已经约定俗成的成为了院线影片的最佳拍档。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这么选择?为什么爆米花从其他零食中脱颖而出,成为卖点?是爆米花真的很优秀,还是你又被套路了?
我国吃爆米花的历史自宋朝就开始了,苏州吴中各地有在元宵节「爆谷」的风俗。「炒糯谷以卜,谷名勃娄,北人号糯米花。」爆孛娄谐音「卜流」,吴地之人以此来卜流年,「就锅抛下黄金粟,转手翻成白玉花。红粉美人占喜事,白头老叟问生涯。」通常是每年的正月十三为之,昆山一带正月十四,常熟一带则于正月十五。
欧洲人吃的爆米花是从「新大陆」带回来的。哥伦布在这片土地上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,其中就包括爆米花。他看见印第安人盛行吃爆玉米花,还看见印第安儿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。是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、烘烤玉米,历史学家还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发现了5000年前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。
到了19世纪,爆米花已经成为一种妇孺皆知的零食,这个词也被美国正式收录在字典当中。而爆米花机的发明更是加剧了爆米花的流行和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,并随之出现了爆米花公司。爆米花成了人们看体育比赛、杂耍节目、去游乐场的好伴侣,但当时的电影业还并不十分发达,爆米花还没有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。
电影在产生初期,是在咖啡厅、茶馆等场所放映的。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,才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。起初的影院周边,也是有些零散的摊贩在售卖爆米花的,可随着电影院的升级,爆米花这种平民消费不再配得上豪华的调调,影院方面也不希望爆米花弄脏了地毯,也不希望在无声电影放映时出现大吃大嚼的声音。
有声电影出现以后,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不用再受字幕的困扰,也走进了电影院。而电影的声音早已盖过了零食的噪音,小贩们又出现在电影院旁。后来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,人们都想找一个既便宜又舒适的地方消遣,于是电影院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。但是电影院的态度还没有改变,甚至要求观众寄存衣帽和爆米花。
电影院的小伎俩怎能阻止吃货的执着?于是很多爆米花被偷偷摸摸带进了电影院。眼看着趋势已经无法阻止,电影院索性开始将大厅摊位租给小贩。后来由于影院的经济问题,便开始直接自己卖起了爆米花和其他零食。而爆米花作为大萧条时期难得保持低价的零食,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,从此和电影成为了固定拍档。
有人统计,万达影院在业务放映、广告投放、销售三大主营业务中,毛利润率最高的是商品销售。究其原因,是一个「先抑后扬」的定价策略。影院用价格和环境的高性价比抢占观众,再通过爆米花、可乐进一步掏空消费者的钱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