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发布:2018-12-14 14:41:05
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,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,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,排列在字盘内,涂墨印刷,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,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。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年间的中国,发明者叫毕昇,它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。
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、墨拓石碑到雕版,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。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,虽然比甲骨、简牍、金石和缣帛要轻便、经济很多,但是抄写书籍仍然非常费劲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,随后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。
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,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。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,然后把木材锯成木板,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,反贴在木板上,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,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,就可以刷墨印书了。
北宋庆历间,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,经过反复试验,制成了胶泥活字,实行排版印刷,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。他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,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,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,再用火烧硬,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。
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,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,刻制困难,木活字沾水后变形,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,毕昇没有采用。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,在少量印制的时候看不出功效,但如果是成百上千份,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,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,还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,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。
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首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,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年活字本,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。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但是没有普遍使用,而是仍然使用雕版印刷术。
之后的几朝,使用木活字本较多,尤其是清朝,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,获得了空前发展。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经盛行,大规模使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《英武殿聚珍版丛书》的发行。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活字253500个,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用木活字印书。
1440年左右,德国人约翰内斯·古登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,发明了铅字活字印刷,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,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,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,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。古腾堡的发明是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的,古登堡还以中国书籍,作为他的印刷蓝本。